我从来没想过,“留下”这件事,会成为我人生最难的一场战斗。在做展览之前,我经历了三次深刻的打击——是它们把我推到了创办 Tomorrow Lab 的起点。
文章来源于Tomorrow Lab 明日实验室,作者Jennie
作为一个文科生,我很早就知道自己机会有限。 毕业前两年,我几乎没有休息,塞满所有假期去实习。咖啡常常凉在地铁上,文档改到末班车停运。 只为了能在毕业后争取一个转正机会。
我的机会只有一次,因为我是非STEM专业。 朋友们还有两次、三次的抽签机会,而我,只有这一回。
终于转正,公司为我提交了H-1B抽签。我中了。 那年我每天刷新移民状态查询网站。中签邮件跳出来那一刻,泡面已经泡烂了,还冒着热气。 我盯着“Approved”两个字发呆,屏幕上已经沾满指纹。 厨房太安静了,我甚至能听见冰箱嗡嗡作响。
展开剩余93%一周后,门把手上挂着一个茶叶罐, 罐底压着一张折成方块的纸条:
“我撤了,罐子你留着。保重。”
中签之后,我一度以为自己终于赢了一次。 但那种命中注定的喜悦,没有持续太久。
疫情来了。
在H-1B身份下,我照常上班,继续加班,继续撑。 算了算,从实习到全职,五年没回家。
护照被我塞在抽屉最底层,好像再也用不到了。
家人见不到我,朋友约不到我,
人生像停在一个过境口,哪儿也去不了。
疫情政策放开后,我冒险去了趟加拿大续签。
签证页上出现了让无数人心跳加速的字眼:“Administrative Processing.”
等待开始,命运暂停。
我被困在多伦多一个小公寓里。航班不断取消,房租暴涨,工作却一刻不能中断。每天泡在签证论坛和社群里,和一群从未谋面的陌生人交换模板、分析政策、接力发信。像拼命敲一扇没人回应的大门,只盼它有一天会开。
我没告诉母亲被困住了。只说:“航班调整,晚几天回。”直到那天,看着又一张续租账单,我突然哽住。拿起电话:“妈,我可能回不去了。”
她沉默了三秒,轻声说:
“不着急,妈妈等你回家。”
一个月后,我终于获签。回家那天,在机场出口,我一眼就看见她。她朝我笑着挥手,头发却比我记忆中白了很多。那一刻,我突然意识到,
我们谁都不是没事人,但我们都在尽力回家。
第三次重击在两年半后降临。
这期间准备好了所有材料,配合了每一个环节,本以为这次可以安心等结果了。但在最后一刻,原本承诺支持我申请的公司,最终选择了不再推进。
我没有哭,我只是坐下,开始给十几个移民律师打电话。
一个接一个,重复讲述、重复询问、重复听见“这确实不容易”的回应。放下电话时天已黑透。
突然明白:我能撑到现在,从来不是靠运气。尤其是 2025年,太多人就在转身之间被命运放弃
成功抽中 H-1B,却在身份生效前被入职公司以“预算冻结”撤回 Offer
成功抽中 H-1B,却在身份生效前被入职公司以“预算冻结”撤回 Offer
“我以为已经上岸,结果连登陆的资格都没有。”
--@Li Wenwen
在湾区大厂工作两年,却在2025年裁员潮中被 layoff,60天内没找到新 sponsor,只能回国
在湾区大厂工作两年,却在2025年裁员潮中被 layoff,60天内没找到新 sponsor,只能回国
“一个季度的财报,终结了我三年的努力。”
--@Eric Zhang
拿到Dream Job Return Offer,却因岗位被取消、公司拒绝 sponsor H-1B, 被 HR 通知“抱歉我们无法继续”
拿到Dream Job Return Offer,却因岗位被取消、公司拒绝 sponsor H-1B, 被 HR 通知“抱歉我们无法继续”
“从offer day到撤销信,只隔了一个周末。”
--@Chen Yixuan
有一张交通罚单忘了缴,年初突然被系统中断SEVIS 记录,F-1 身份直接被 Revoke,无法恢复
有一张交通罚单忘了缴,年初突然被系统中断SEVIS 记录,F-1 身份直接被 Revoke,无法恢复
“那天上课怕迟到开快了点,没想到因为这种原因就再也回不来上学了。”
--@Joyce
他们不是失败者,只是不得不面对更复杂、更无形的规则。于是我开始想:
如果现实中没有给我们足够的空间,
是否可以由我们自己,建造一个新的安全带?
于是,Tomorrow Lab诞生了,我们是一个为留学生与新移民记录真实命运、提供职业与身份支持的非营利实验室。
它不是主流路径中的 Plan A,而是那些在身份不确定中摸索前行者的Plan B。
Tomorrow Lab 希望成为一个真实共鸣的场域,让更多人通过讲述与表达,看见自己,也理解他人。
《留下来的人》展览,是我为这段经历写下的第一个注脚。
展柜里有我当年那叠作废的PERM材料,
标签印着:“放弃从来不难,难的是把废纸折成船。”
「这不是我的故事,是每年30万在美中国留学生的生存皱褶」
在北美,我们活在签证的缝隙里:
凌晨四点排队按指纹,冻红的脖子缩进衣领
图书馆熬到闭馆,转战便利店改简历
抽屉深处藏着过期护照,像枚生锈的钥匙
不敢生病(医保卡怕失效);
不敢辞职(工资单要连续);
不敢崩溃(眼泪会冲花妆容,下午还有会)
《留下来的人》展览,代表留学生,海归,这片土地上的新移民,拆开了这个黑匣子:
《留下来的人》| The Ones Who Stayed展览
这是北美第一个聚焦[留学生身份与职业焦虑]的沉浸式展览。我们不讲励志,不讲逆袭,只讲“留下”背后的疼痛与代价。
这里没有光鲜的成功学,只有 EAD 通知书上的咖啡渍,和凌晨四点生物采集的队号牌。
你会在展览现场看到:
一张被反复复印过的 I-20 表格,页角卷着,上面还有被退回时的邮戳
一张 OPT 工卡旁边,是她在车里拍下的第一张自拍——没笑,但眼睛在发光
一口烧坏的锅,和一张便利贴:
“别忘了,今天是你生日”
一张孤零零的书桌,桌面干净得像还没开始生活,却藏着一封没寄出去的家书
...
一张被反复复印过的 I-20 表格,页角卷着,上面还有被退回时的邮戳
一张 OPT 工卡旁边,是她在车里拍下的第一张自拍——没笑,但眼睛在发光
一口烧坏的锅,和一张便利贴:
“别忘了,今天是你生日”
一张孤零零的书桌,桌面干净得像还没开始生活,却藏着一封没寄出去的家书
...
以及一段我们写给你的话:
We see you and we are proud of you.
这些碎片,不是失败记录,
而是“留下来的人”踩出来的路。
这个展览没有创作者与观众,
只有早到的幸存者与晚来的同路人。
如果你是:
想讲出自己经历的人(可匿名)
愿意出现在展览照片或镜头中的朋友
想一起共建社群、参与布展、助力传播的同行者
媒体/KOL/学生组织/公益空间等合作伙伴
想讲出自己经历的人(可匿名)
愿意出现在展览照片或镜头中的朋友
想一起共建社群、参与布展、助力传播的同行者
媒体/KOL/学生组织/公益空间等合作伙伴
每一位参与者的名字,都会被郑重写下。
我们会告诉每一个走进展览的人:“这墙的每道缝隙里,都藏着一位点灯人的掌温。”
快速参与方式:
扫码关注 Tomorrow Lab明日实验室公众号,
后台回复「进群」,获取微信群入口
扫码关注 Tomorrow Lab明日实验室公众号,
后台回复「进群」,获取微信群入口
扫码加我:
扫码加我:
Tomorrow Lab
他们告诉我这条路走不通,我偏偏走给他们看。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出口,而是我们共同命运的破口。这不是一个人的挣扎记录,而是一群人用脚步踩出的生路。
愿这盏灯,照见你孤独前行时的每一滴汗与泪,也照亮我们之间的那束连结。
它不只是一次展览,而是一道回声墙,
在这里,被PERM撤回的泣声会有回响
被AP困住的闷吼会被接住
被H1B碾过的尊严正重新拼合
在这里,被PERM撤回的泣声会有回响
被AP困住的闷吼会被接住
被H1B碾过的尊严正重新拼合
每一个不被理解的坚持;每一道伤痕;每一次撑住,都有资格被看见。展览脚本定稿那晚,我一个人走进了布鲁克林的一家纹身店。我把这句话,纹在了左前臂的内侧:The Ones Who Stayed.
贴着血管,靠近心跳。不是为了炫耀,也不是留纪念。只是想在每一次低头写字、敲键盘、鼓掌的时候,都提醒自己:你不是被留下的人。你是那个,选择留下、撑下来、还点亮别人的人。
这场展览不是为了证明我们有多强,而是让所有撑下来的痛苦,都不再沉默。
留下来的人,不是因为运气好,而是因为不肯认输。
我们欢迎你,带着你的故事与碎片,走进这场属于勇敢者的展。也欢迎你成为 Tomorrow Lab 的一员。这是一个由曾在身份风暴中挣扎的人们,共同点燃的明日实验室。
我们相信,在异乡,光靠一个人是不够的。我们更需要彼此的光,彼此的声音。
你也可以成为下一位「点灯人」,
为别人照亮一段路,也回应自己一路走来的不放弃。
就像我把信念纹在皮肤之下,Tomorrow Lab 也会把你的每一段坚持,刻进这个时代的记忆里。
我们在等你,一起留下,一起发光。
因为你撑下来的每一天,早就值得被展出。
发布于:北京市顺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